文章
实习派 | 王拓为:从初探到突破,做更有影响力的系统研究
“做更有影响力的研究,让学术成果发挥现实作用。”这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二年级学生王拓为科研道路上的方向标,也是一座始终闪耀的灯塔。 从初来实习的零经验本科生,到在全球高性能计算与系统结构领域的顶级会议——SC上“一投即中”成功发表论文,王拓为一路进阶,展现了从学习到创造的蜕变。 微软亚洲研究院异构计算组的李琨高级研究员,不仅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更是他从科研新手成为初具锋芒的青年学者…
Academic growth, cultural immersion, and global connections: Korean interns’ journeys at MSRA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cademic growth, cultural immersion,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ternships at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than just technical experience. This year, twenty-two interns from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Korea joined MSRA research groups, including Intelligent Multimedia,…
实习派 | 林郅琦:找到真正痛点,在大模型时代发挥系统研究的奠基性价值
“要干一票大的”,这是林郅琦初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定下的目标。从 2018 年到 2024 年,通过微软-中科大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林郅琦在研究院度过了宝贵的六年时光,也收获了科研上的全方位成长。 除了产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系统领域顶级学术会议 OSDI 2024 和 HPCA 2024 上发表两篇论文,林郅琦还在 mentor 的指导下探索如何在大模型时代发挥系统研究的奠基性…
实习派 | 马睿淳:耶鲁博士生的实习故事,与学术偶像一起踏浪前行
想与自己的“学术偶像”一起做科研,这是耶鲁大学博士生马睿淳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初衷。“邱老师是我们领域很知名的学者,了解到邱老师加入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就想规划较长的时间来实习。”马睿淳说。 9 个月的实习中,马睿淳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邱锂力博士的指导下,持续探索超表面研究这一前沿领域。面对挑战是科研的常态,但睿淳总能迎难而上,出色地解决各种困难。Mentor 邱锂力博士评价睿淳为她接…
从产品合作到前沿研究,从推荐系统到社会责任人工智能,从 AI 小白到四篇顶会一作,中科大-微软联合培养博士生易婧玮在研究院的四年实习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的成长与蜕变。 她完成过“复现陌生领域论文”的笔试挑战,也抗下过“推翻工作重新修改”的巨大压力。一路的困难与鲜花背后,是命运的草蛇灰线,也是天道酬勤的因果耕耘。而在体验了各种工作、斩获 ACL 2023 领域主席奖后,她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站…
实习生活动合集:青春沸腾热烈,与你携手奔跑
“Work hard, play harder! ”这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重要文化,也是实习生们工作和生活的最佳注解。在这里,实习生们不仅在研究员的带领下探索领域前沿,也结识了来自不同高校、不同领域的志同道合的伙伴。这里有笑声不断的节日派对,有挑战自我的 DIY 工作坊,有补充知识的技术充电站,有开拓视野的读书分享会……青春沸腾热烈,我们与你一起书写回忆! 7 月 27 日 夏日派对 给炎炎夏日加点…
实习派|刘泽:马尔奖得主成长之路,定位真正重要的问题
初入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尚无任何科研经验的刘泽也许想不到,三年后,他将斩获马尔奖——计算机视觉国际大会(ICCV)最佳论文奖,这也是计算机视觉研究方面的最高荣誉之一。 之后,他更在 2022 年获得微软学者奖学金,成为全亚洲 12 名获奖者之一。 “发现真正重要的问题。”这是他的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永教授、微软亚洲研究院郭百宁博士和胡瀚博士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也是他爱说的话。 那么,他是如…
实习派|王一栋:主动就会有故事!高效科研秘诀大公开
在科研中,如果主动向前一步,是否会有不同的故事?来自东京工业大学的王一栋的实习经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尝试了 “先合作,再实习” 的新路径——主动联系导师达成远程科研合作后,正式来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社会计算组实习。在将近一年的实习时间里,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四个科研项目,并在 NeurIPS、ICLR、COLING、ACML 等国际顶会中发表了五篇论文,其中四篇为第一作者。在这里,王一栋确认了自己对…
实习派|邵奕佳:技能点满的“六边形战士”升级记
探索新的科研方向会有什么成长?一千多次实验可以锤炼出什么成果?当本科生挑起科研项目的大梁,她会遇到哪些挑战,又迸发哪些能量?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数据科学专业本科生邵奕佳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实习故事会告诉你以上问题的答案。 在实习的六个月里,邵奕佳聚焦结构化数据分析,参与了多个科研与产品转化项目,并作为主力成员和研究员一起完成了 FormLM 这一从零开始的探索性研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